四川隆格瑞斯物流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

在线咨询

物流降本增效实施路径思考(二) —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

发布时间:2025-02-14 16:56

   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从产业组织、制度创新、技术应用等维度协同推进,避免陷入“局部优化陷阱”和“成本转嫁陷阱”(部分所谓降本措施实质是将成本转移至产业链弱势环节)。因此,实践中可能存在以下一些误区和低效措施。

    一、政策措施“喜忧参半”

    直接补贴企业。短期内可能有效,但长期可能让企业依赖补贴,缺乏创新动力,甚至可能扭曲市场。比如有些企业可能为了拿补贴而虚报成本、规模等,导致资源浪费。

    推动运价下降。可能导致物流运输企业通过超载、降低维保频率等补偿损失,如2022年某地推动运价下降5%-10%后,事故率上升22%。

    开展燃油补贴。如某市2021年发放3.2亿燃油补贴,但同期社会物流费用增速仍高于GDP增速1.2个百分点,次年基本恢复到政策前水平,具有短期作用但没有实现系统性物流降本增效。

    高速收费补贴。认为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或发放补贴即可解决问题。如2023年某省高速公路降费10%,但企业物流总成本仅下降0.8%,显示边际效益递减,对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际效果并不理想。

    或许应建立"成本-效率-质量"三维评价体系,重点破解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结构性低效问题。

    二、物流设施“过度依赖”

    大家可能认为多建港口、铁路、物流园区等物流设施就能降低成本,但如果规划和需求不匹配,反而导致资源闲置。比如有些地方建了大型物流园区,但利用率低,维护成本高,反而增加了整体成本。很多需求不足的地方盲目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场站设施,忽视网络化协同、物流运营、物流生态圈建设反而很难降低物流成本。

    三、技术应用“过犹不及”

    盲目推进自动化可能导致较高的资金成本压力、并在成本效率方面难以产生预期成效。如某地推广AGV机器人,30%中小物流企业出现运维成本增加。如果企业规模不够,或者技术不成熟,投入可能远大于收益,变成负担。又如某地区投资5000万搭建物流平台及区块链系统,实际节省成本提升效率比例不足项目投入的5%。

    四、提档升级“统一标准”

    过度整合地区中小物流企业,推动"物流集团化"改革,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反增,市场活力下降;过度发展高标准仓储可能导致物流企业和相关行业适应成本加大,很多需求较小的地区部分高标准仓库利用率不足60%,单位仓储成本反而高于传统模式。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大,统一物流标准可能不适合所有情况。

    五、降低成本“单一片面”

    很多时候可能重点聚焦降低运输费用或某一项显性费用,就如运输费用而只是其中一部分,如果只盯着运输等局部费用,可能忽视仓储、管理、库存、交易、社会成本等其他更重要的环节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四川隆格瑞斯物流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   技术支持: 桔子科技